子宫肌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国至少48市宣布除部分场所外公共场所不 [复制链接]

1#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12月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例,其中广东例,北京例,重庆例,四川例,浙江例,河南例,黑龙江例。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例,其中广东例,重庆例,北京例,山西例,黑龙江例,陕西例,四川例,云南例,新疆例,山东例,江苏例,上海例。

连日来,全国多地陆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统计发现,全国至少已有48个城市除养老院、医院等特殊场所,其他公共场所均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有一些城市各类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都不再查验核酸证明,比如新疆乌鲁木齐市、广东省深圳市。另外,浙江省、江西省以及三个市宣布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

2市:各类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报告

12月5日上午,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经乌鲁木齐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综合研判认为,目前,乌鲁木齐市完全具备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条件,可由应急防控阶段逐步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乌鲁木齐市在交通场站、大型商超门口、较大的居民小区和各城区繁华地段,设立了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和流动核酸检测车,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愿检尽检”,进出居民小区,进入各类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不再查验核酸报告。

广东省深圳市12月5日发布通告,为方便市民群众生产生活,即日起全市社区小区、办公场所、餐饮商超及各类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凭健康码绿码、扫场所码进入。

三省+8市:仅特殊场所查验核酸报告

12月4日晚,山东省政府发布通告,12月5日零时起山东省对有关疫情防控政策措施进行优化调整,居民进入公园、景区、服务区等公共场所,乘坐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山东省下辖16个设区市。

浙江省11市自12月5日起,除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特殊场所外,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

12月5日,江西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江西省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措施的公告。江西省除医疗机构、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特殊场所外,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小区、进入公园景区、商场超市、宾馆酒店等各类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不再查验健康码、不再扫“场所码”。江西省共11个设区市。

上海市自12月6日零时起,除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医疗机构、学校(含托幼机构)以及密闭娱乐场所(包括KTV、棋牌室、密室剧本杀、网吧)、餐饮服务(含酒吧)场所等有特殊防疫要求的场所外,其余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河南省郑州市12月4日发布优化调整新冠疫情社会防控措施的通告,乘坐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科学佩戴口罩,扫场所码、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通过“三站一场”(郑州火车站、高铁站、汽车站和飞机场)离郑人员,仍须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其他公共场所,科学佩戴口罩、扫场所码、健康码绿码、测温,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辽宁省大连市、朝阳市,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外,进入其他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辽宁沈阳市进入其他公共场所,科学佩戴口罩、扫“场所码”、测温、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福利机构、养老机构、精神卫生机构、公安司法行政监所等继续实施封闭管理。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科学佩戴口罩、扫“场所码”、测温、健康码绿码,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防控措施。中小学、托幼机构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教学活动按照教育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府官方网站12月3日晚发布通报称,自当日起,进一步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市民群众进入经营场所和单位、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需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公交车、网约车、出租车无需测温),查验“龙江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12月3日,广西南宁市发布通告,对入住南宁市宾馆、酒店、民宿和进入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场所人员查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其余公共场所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执行常态化防控措施。

12月1日,据成都发布消息,在四川成都进入医疗机构,需按医疗机构规定出示核酸阴性证明。主动出示健康码绿码,测体温、扫场所码,即可进入其他公共场所及乘坐公交、地铁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

公共交通工具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

江苏南京公交集团官微12月5日发布,即日起,乘坐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轮渡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请广大市民继续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据“苏州轨道交通微服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