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夜雨丨红雪走多远都记得回家看人世间 [复制链接]

1#

走多远都记得回家

——看《人世间》

红雪

这大概是我这两年第二次去追一部电视连续剧,前一部应该是《 》,这一部是《人世间》。看《人世间》,情不自禁地流下积攒多年的泪水;这也是我和女儿第一次坐在一起看一部剧,也是一个60后与一个90后首次有了一致的沉静,算是趋同的文艺观吧。

当然,这部背景应该是东北某市、说得更直接就是哈尔滨的电视剧,大概与我及我家的经历没有违和感,多数情节雷同,落在了一个频道上,演的就是我家、我的邻居、我的工友们。

看完《人世间》,思绪良久,觉得业余时间又无事可干了,心里塞满了惆怅、温暖、回忆,五味杂陈,不能自己。我固执地认为,全剧彰显的一个主题就是:回家团圆!

周父为支援大三线,常年漂泊在外,他想回家呀,回家看看老伴、看看儿女,照一张全家福;大儿子周秉义上山下乡去了兵团,在冰天雪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想回家呀,因为家里有妈妈;为追求爱情,大女儿周蓉,义无反顾跑到贵州的大山里,与被打成“走资派”的诗人丈夫过起田园生活,是绝对的诗与远方,她想回家呀,因为家里有少不更事的女儿;少妇郑娟想回家呀,她带着失明的弟弟光明,和遭受凌辱生下的儿子过活,难呐,想想被丈夫的朋友强暴、丈夫被枪决、中年丧子、第二任丈夫入狱······她想有个家、有个依靠;只有在外人看来最没出息的小儿子周秉昆,没有离开家,他憨憨地守着家、守着妈······

周家人盼过年呀,过年了,就有回家的理由和冲动,回家了就可以团聚了,可,就是这个小小的渴望,却因为交通、经济、*治等种种原因,他们回不了家,不是缺他、就是缺她,过不上团圆年······想想当年,自己求学在外、工作在外,每年大年临近了,就想着回家,尽管囊中羞涩,尤其是有了女儿后,妻子的工作还在外地没有调来,每月要靠我百十来元的工资,来维持生活,显得捉襟见肘,但无论怎么难,家是一定要回的!因为家里的妈妈盼儿归呀!临行前为家人准备礼物,给父母买点年货,忙得不亦乐乎。我的家在大兴安岭呼中,坐火车要一天一宿,尽管基本买不到座号,都是站票,一路站下来,脚站肿了,神情萎靡,可曙光初露,看着节节后退的松嫩大平原,和连绵的群山,想到很快就会看见父母、兄弟姐妹,看见老屋以及儿时的伙伴,心里就昂扬着兴奋!

我非常理解国庆以及国庆媳妇,为了能住上秉昆父亲盖的老屋后那种满足,感知他们突然听说要将房子倒出来的晴天霹雳,仿如掉进冰窖一般。那个时候,能有个房子住,是个多幸福的事呀!我知道春燕、德宝夫妇,为了给在火葬场工作的儿子要到一户楼房的煞费苦心,不惜与秉坤、郑娟夫妇以及赶超媳妇决裂,甚至大打出手,并写信诬告秉义贪污,将两家人几十年的传代友情,推进了深渊······春燕、德宝的歇斯底里,只有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才知其疾苦、才体味到不易,瞬间失去理智,也就不突兀了。

想当年,中专生毕业的我被分到红色草原一个基层单位,因为没房子,只能把婚结到临时倒出的一间办公室里。那是铁西南岗临近大庆火车站货场的地方,连天的阴雨,很快就把办公室泡在水中,夜半时分,雨水渗进了我们的新房,不知什么时候,几只青蛙也乘虚而入,游在床下没脚踝的水中,呱呱地叫······大概是新婚燕尔的甜蜜,完全冲去了现实的难堪与苦楚,我们没有怨天尤人,而且还感激单位领导成全好事。

我一边看《人世间》,一边给女儿讲述那段不能忘怀的岁月,什么什么情节,跟《人世间》一模一样,你比如秉昆和他的工友们几十年建立起的友情,比天高比海深,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一听即来、一呼百应,几家隔三差五聚个餐,下工后围坐院子里天南地北侃大山、唠家常,分享各自的快乐与苦恼——谁开出租车遇到个酒*不给车费钱、谁接了一份焊护栏的大活儿、谁蹬三轮一天没开胡、谁站大岗碰到一个大方的主儿多给五元钱······谁家吵了两个小菜,叫上大伙吆五喝六周下一瓶老白干。一人高兴,大家高兴,一人抹眼泪,大伙跟着哭,这种融会贯通、不掺假不加料的朴素情感,一直保持着恒温。

想想现在,我们还有多少同事,能够坦诚相待?还有多少原滋原味的友情,不发霉不变质?还有多少朋友,能够进入你的生命里?

《人世间》除了回家、团圆、情感的主题打动我的心眩外,就是两个出家人引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