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诊了数千名肺结节患者,
可这一位患者,
着实让杨丽副教授为难了。
肺部多发肺结节,疑似增多、增大了......
来自重庆云阳的刘女士,今年55岁,平时身体不错,除了14年前曾因为子宫肌瘤做了全子宫切除术外,没生过什么大病。
约一个月前,刘女士在体检中发现双肺结节,实性,最大7mm。一个多月来,医院和重医附一院复查,我院的CT片提示右下肺2个较大的结节直径分别为8mm和7.5mm,仅仅1个月的时间刘女士肺部的结节似乎还增多、增大了......
这下可就更像是肺癌了,还转移了?拿着结果,刘女士和全家人都紧张坏了。
“8mm以下的结节穿刺难度较大,风险也高,双肺多发结节若为转移性病变又不适合外科手术”,在重医附一院呼吸内科发起成立的肺结节工作室,特别擅长肺上疑难小结节的穿刺诊断与治疗的杨丽副教授接手了这一名患者。
由于病情紧急,第二天就为刘女士安排了CT引导下的经皮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术。
肿瘤细胞找到了,到底是恶性还是良性?
穿刺结果出来后,见多识广的杨丽副教授却犯难了:肺组织穿刺涂片未找到癌细胞及结核菌;组织病检结果提示见少量梭型细胞病变,考虑梭形细胞肿瘤;而全身PET-CT检查提示良性病变可能,未找到其他部位可疑肿瘤病灶。
患者肺部病灶影像学表现很像转移性癌,病理也考虑梭形细胞肿瘤,但PET/-CT全身筛查却未找到肿瘤原发灶的踪影,这在临床上非常罕见,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事已至此,该怎么办?
肺结节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天没有拆除,不但患者和家属寝食难安,连整个呼吸内科都在牵挂着刘女士的病情。“其实,在普通人群中发现的肺结节,仅有不到10%最终被证实为肺癌”,可是刘女士的病情太特殊了,如果不能进行明确的诊断,那么很可能就会耽误病情的治疗。
做事一向喜欢刨根问底、对病人认真负责的的杨丽副教授一直没有放弃,一边专程请来病理科专家再次阅病理片,一边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查阅。终于,杨丽副教授在国外文献报道中发现了可以解释患者病情的疾病——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病(pulmonarybenignmetastasizingleiomyoma,PBML),这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全球仅报道余例。
刘女士的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和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再次分析比对后,确诊她是一名PBML患者而不是肺癌晚期。像刘女士这样通过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这种创伤小、花费少的微创手术即完成了PBML诊断的病例,目前未见文献报道。
PBML通常是指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的患者在肺部出现转移,但其它生物学表现为良性的平滑肌肿瘤。肺部转移可发生在子宫手术或治疗后3个月-20年,平均14.9年。PBML发病时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或仅表现为轻微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影像学检查不具有特异性表现,可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单侧多发或单发肿块,容易发生误诊,国外文献报道中主要靠外科肺活检获取大块组织确诊。治疗主要以定期随访随访,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患者刘女士确诊PBML后欣喜万分、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目前身体情况很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