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聊聊社区团购不看好 [复制链接]

1#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最近疫情又严重了,无论政策如何引导甚至监管,搞社区团购的大佬们这波应该是精准地踩在点上了,市场肯定又要火一波,严格地说,这是第三波了。眼下大佬们的团长之争,夸张的用户补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自废武功的动作,都因为竞争压力而层出不穷。社区团购这事,我自始至终都不看好,跟同行朋友聊起来,我的口径始终是:不是个好生意,供应链太重,市场门槛太低。

作为半个从业人员,我对农产品和互联网业务都有点了解,不知道网上的意见领袖们,去过一级批发市场没?去过几个重点产地的田间地头?参与过上游的大宗交易吗?在这些生意上投资过吗?生鲜的流通,是人类最古老的生意之一,在信息如此透明,物流如此发达的今天,看起来是一门并不起眼的传统生意,按创投圈大佬的观点,属于“很多行业都可以重新做一遍”的范围之内。但专家们了解到的行业情况,不一定是行业的本质。

消费者日常购买的生鲜,主要是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粮油、干调这几大类,广义上还包括大量的预包装食品、半成品以及酒水等等。整体的体量有多大呢?因为各机构在核算标准上存在差异,我也没仔细去找具体数据,可以拿一些官方数据参考,比如中国每年猪肉的需求量,大约是2万亿人民币。以此推断,生鲜食品方面,中国年度消费量保守估计也是几十万亿量级甚至百万亿量级,就不详细核算了。这个量级如果不够具象的话,中国年度原油需求量了解一下:需求量7亿吨,价值约2万亿人民币。之前看到网上有些社会大哥转发的阴谋论,说巨头们想垄断生鲜,你现在买着几分钱的白菜,以后就得吃十几块的白菜,我特想提醒他们一下:

垄断生鲜比抄底原油难多了。

一、先谈谈供应链

中国的农产品领域,在产地环节,有很多广为人知的特点,比如产地产能分散、标准化程度低、集约化程度低、运输距离长、行情波动大等特点,这些不必论证,但一定要弄清楚这些特点背后所带来的供应链运营的难度。

以生鲜一哥永辉为例,生鲜作为消费者日常生活最高频的需求之一,永辉把它定位为优势引流品类做深做强,拉动其他品类产品销售,这是一句浅显易懂的战略描述,实际上呢,永辉的采购部有多个专业的采购人员,在28个省设立了专职的采购办公室,在部门内部整理了几百万字的采购操作手册,还自主搭建了包括冷链在内的物流体系。供应链的长期投入建设,团队的专业能力,以及与上游企业多年的战略合作,再加上在管理方面多年的摸索创新,最终才实现了永辉的生鲜又便宜又好。

所以说,想在产品品质价格方面形成优势,跨界者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即使坚定地走到底,也不能保证就会成功,对吧?

专家们都说社区团购的盈利模式是优化中间流通环节,产地直接对接终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所以可以盈利。但是我特别想问个问题,除了自己作为一个巨有钱的新手,一个终端零售商,愿意投身到终端的白热化竞争以外,哪个环节能被他们优化呢?养殖户/经纪人/各级批发商/零售商,以及农资、资金、物流、技术等围绕种养殖行业的众多玩家,这些环节略微了解一下,都能听明白,但是听明白不代表你懂了,更不代表你也可以做。

种植户你应该不会想优化掉吧,如果这方面也想优化掉,我一般认为你喝多了。那咱们说经纪人,他负责与农户之间的商务谈判、签约、验货、雇佣工人、包装,装车、结算等工作,还负责品质控制以及对合作农户的评估筛选,毕竟经纪人与种植户之间具备天然的信任关系,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对吧。这个群体中国有万人,而阿里集团员工人数是10万人,拼多多不到1万人。这些经纪人分布在所有田间地头,除了硬性开支,他赚的是每公斤几分钱的服务费,这个环节看起来不是想优化就可以优化掉的,对吧?

再聊聊批发商,以及这个群体所代表的批发市场,大家都知道的新发地,就是典型的一级批发市场。批发市场代表的,是货物中转、货比三家的现场品质体验,这两项服务,批发商承担的是选品和集货工作,还承担了价格波动风险,以及运输损耗成本。你需要采购公斤姜,产于山东青州,想采购公斤苹果,产于陕西延安,以及公斤大米,产于辽宁盘锦。你可以效仿永辉,投入N多人和钱,用几年时间去搞定供应链,但你等不及,你在当地批发市场就可以一次性买齐,半天就搞定,价格居然只贵了5%!嘿,太好了,用户价格没那么敏感,所以美菜这种纯供应链公司,都在当地批发市场进货,这次参战的巨头们也一样。

然后有的兄弟愤怒了,说这有什么技术含量,我都能做。其实所有的行业都有人能赚到钱,咱们再谈谈为什么你干不了这生意。

批发商是没有连锁的,甚至很少有企业化运作的,更不用提集团化了,原因是什么?信任。非标品的产地采购价和销地销售价,都涉及到价格信任问题,所以他们在关键岗位一般都是亲戚关系。产地采购和销地销售,最理想的组合是夫妻,次之是父子,再次之是兄弟,至于妯娌、表亲、远亲这些,往往只能从事非关键岗位。企业运营中大量的管理成本及舞弊风险,被他们通过亲情和血缘关系,零成本解决了。批发商面对的是整个城市及辐射周边城市的需求,所以竞争激烈但销量也大,同时根据买家的习惯,必须在天亮前完成交割,否则部分参与早市的门店就没货可卖,甚至进城货车也有限行的风险。这些老板常年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甚至不太希望自己的后代继续从事这行业,批发商为这份辛苦索取的净利润不算高,平均也就5%,行情不好还赔钱。

那所谓的层层加价,都哪去了,被谁赚走了呢?产地的采摘、存放、分拣、粗包装、外包装、物流费、经纪人佣金、5%的货物损耗、市场进场费、批发商利润、场内搬运、仓储、市内配送,等等等等,除了零售端可以实现较高的毛利,在此之前的每一个环节,赚的都是辛苦钱,都是不可替代的,想省略它,就要在更多的环节付出更多的成本,所以整个流通环节都已经被优化得非常彻底了。

零售店可以实现较高的毛利,蔬果类可以达到30%以上甚至更高,但别把他们想得太黑了,去掉门店的店租、人工、日常损耗、尾货处置等等成本,还能剩多少呢?能赚到多少就考验经营能力了,但真不是暴利,是一份日复一日,全靠走量的辛苦钱,辛苦程度可能会超出5环内精英的认知。

永辉这类大超可以在如此大的投入下,依靠生鲜供应链的优势进行引流,通过体量和其他高毛利产品的销售实现盈利。而小店可以通过辛苦,通过成本优势,实现一定的利润,大部分小店一年的人均净利润不超过10万元,对夫妻店来说,就是俩人的工资而已。而互联网公司的工资水平都有耳闻吧?

在很多辛苦又对专业性有一点点要求的行业里,个体户夫妻店很有可能是最合理的形态,比如卖菜的、废品回收的、通下水道的,看起来是在做生意,实际上核心工作很难雇人做,赚的是很辛苦的工资而已,还没社保。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生意门槛很低,所以竞争很激烈。疫情期间,很多人失业,于是专车和外卖骑手突然多了。等社区团购的补贴潮过去,竞争对手少了,很多小店又会重新开起来,他们对收入的期望,比互联网公司员工的工资还要少,你猜谁更顽强。

还有就是团长这个终端了,恕我直言,除了预售这个销售方式的变化之外,我还没发现省略了什么环节。此前是菜店超市在卖,现在是团长在卖。履约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完成,每个人都是成本,每一平米存放空间都是成本,我相信夫妻店已经把成本和服务优化到非常好了。所以说,减少中间环节这个事,我是觉得有点过于理想化的,做生鲜生意,并不是郊区菜农在自己家地里挖两筐菜,送到城里这么轻松愉快,可以被优化的环节,往往来自一种幻觉:我来做肯定比你做得好。

说起团长,大家有没有为顺丰当年的嘿客感到惋惜呢。在我看来,团长是个过了红利期就没什么前途的职业,原因是,如果你专职做,为了保障服务质量,平台不如自建线下网点。如果你兼职做,业务量大了照顾不过来,业务量小了无利可图。很多团长同时接多个平台的订单,并且不赚什么钱,在很多新闻观察中都是随处可见的现象,这是多可怕的事啊,难道几个巨头是想一边互相捅着刀子,一边联手建起了另一个菜鸟驿站吗?感觉这些巨头好辛苦。一句话归纳,如果团长没有替巨头解决不可替代的问题,没有将业务流程缩短或者优化,那就只是个过渡的角色,要么专职承包最后米的履约,要么被平台踢开,自建终端网点,比如前置仓这类线下配送点。

二、咱们看看市场需求是什么

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几年前,我在做一个农业电商项目时,和几个同事到东北的批发市场做调研,很多个下班后晚上,大家喝着啤酒讨论着农业电商和生鲜电商这些事。我想我最终还是说服了大家的,小区周边的菜市场是很难替代的。日常在家做饭的家庭,当天要吃什么菜往往不会提前一天确定的,甚至很多人到饭点了都不知道自己想吃什么,你让他每天都考虑好第二天要吃什么,并且每天都操作手机完成下单,这个工作不是令人愉快的,某种程度上也不太人道。这块业务有很多人进行过尝试,包括o2o火的时候上门做菜,后面的净菜半成品,以及本来生活等老牌生鲜平台,目前来看,每日优鲜、美团买菜这些通过前置仓模式实现一小时送达的平台,是比较靠谱的,毛利也不错,就是成本比较高,盈利上得抠得非常细才行。

消费者买菜的渠道有很多,大超,生鲜超市,菜市场,夫妻店,美团等线上平台。预售这个事,一旦脱离了补贴,马上就会被其他渠道填满。要知道,薅羊毛这事,网民已经是轻车熟路了,这跟滴滴砸钱培养用户习惯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滴滴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供应链的问题,具体来说是打不到车的问题。北京市在10年前出租车大约1万辆,是个半垄断行业,晚上五环外就很难打到车了,现在不一样了。其次是更方便的问题,把户外的等待时间缩短了。那预售这个事,没解决买不到的问题,因为不存在。也没解决更方便的问题,始终要走一遭,价格上如果没有了补贴,又要盈利,也不会很便宜,那新创造的价值是什么呢?

咱们再来谈谈消费者未来的变化。近五年的大力扶贫,以及随着城镇化加速和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收入和购买力确实在持续增强,在生鲜消费这方面,价格敏感度这个词会随着一代人的老去而迅速淡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