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我自问这辈子没做过坏事,为什么要被生活勒住喉咙。
——《父亲写的散文诗》
26年后,张玉环终于回家。
那天,
他沉冤得雪。
系着大红花,踏进久违的家门。
这一天,是年8月4日,
距离年12月29日,
已经过去26年。
离开时,他是罪人。归来时,他已无罪。
熬过了个日夜,他一身伤病,满身风霜。
往事一想起,泪先落千行。
年10月,
张家村两名男童被杀。
张玉环成了嫌疑人。被带走后,一去不复回。
再得知消息,
他已成了杀人犯。
“事发以后,没人再愿意和他家来往。”
他被视为魔鬼。
他的家,被视为魔窟。
孤立无援。
风雨飘摇。
只有他的大哥,在26年里,怀揣着一线希望,执拗地找人为他辩护。
他被判死刑。
重审,依然是死刑。
几番辗转,
终于于26年后,江西高院再审宣判:张玉环无罪。
8月4日那天,
苍老的母亲,两鬓斑白的大哥,虚弱的前妻,和已经长大了的儿子,满村父老,熟悉的,不熟悉的......
都聚在村口,
等着冤案平反的张玉环归来。
下午6:40,张玉环身戴红花,出现在路口,
儿子点燃了鞭炮,
家人扑上去,将他紧紧地围抱在中央。
泪水横流。
失声痛哭。
26年的不白之冤,26年的风霜刀剑严相逼,26年千辛万苦,26年不能说不敢说的悲愤,26年不像不人鬼不像鬼,26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在这一刻,
都有了交代。
一张口,声泪俱下,歇斯底里。
他终于回家。
“可他仍一无所有。”
一切都变了。
物不是。人已非。家不成家。
张玉环的母亲老了。
腰身佝偻,瘦弱无比。
大哥也头发花白。
他哭着说:“一个个头发都白了。”
而他自己,离开时是一个26岁的年轻人。
如今却成了50多岁的中老年人。
眼睛不好,还有糖尿病。
他不懂冰箱,不知道手机,对现代科技一无所知。
“我连空调都不会开,昨天是我第一次摸到空调遥控器、手机......”
在采访时,他一直用手不停地掐自己。
因为太紧张。
他说:“我已经认不出儿子和母亲,儿子长大了,母亲老了。房子也不认识了,一切新鲜得像坐飞机一样。”
他离开时,两个儿子,一个才3岁,一个4岁,
孩子自小饱受欺凌。
被集体排挤,被辱骂“杀人犯的儿子”,到哪都无法摆脱。
也都没好好上过学。
一个只念了小学,一个只念了初中,辍学谋生,受尽委屈。成长的艰辛,一细想,全是血泪。
重逢现场,有记者采访,也有人道贺。
在这个喜庆的结局里,
一个女人却忽然当场晕倒。
周围人给她喝水,
掐人中,
她喘息着说:“我坚强,我坚强......”
可还是太虚弱,被抬上了急救车,送往医院。
她做了心电图检查,注射了镇定针,才缓过神来。
她叫宋小女。
是他曾经的妻子,饱受苦难的孩子母亲。
年,她嫁给他为妻。
生了两个男孩。
非常恩爱,非常甜。
“他在田里做事,我坐在地上看。饭多半也是他做,他做得好吃,我不行,用大锅煮饭,明明煮好了,我还要扇一道火,就烧糊了。”
但噩运忽然降临。
张玉环出了事。
这种事,之于一个贫弱的农民家庭,就是灭顶之灾。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26年里,为了他,她同样东奔西走,到处申冤。
她只念过小学一年级,不识字,但还是努力写上访信。
信是用拼音一个字、一个字查字典写出来的。内容很简单:“你好,我是张玉环的妻子,我老公是被冤枉的,我大儿子(当年)4岁,小儿子(当年)3岁,你们要帮我洗刷冤屈。”寄信地址她记不清了,只记得是往北京送的,寄了五六封,全部石沉大海。
丈夫被认定为凶手后,
宋小女的生活就坠入了深渊。
没人相信他们。
也没人会伸出援手。
已故孩子的家属上门疯狂打人,威胁和闹事,
不停不休。
村长把她从家谱里除名,收回他们夫妻的田地,只分了半份田给两儿子。
“村里的人见到我就躲开。”
如避瘟神。
她被迫回娘家,但娘家也不景气。
“我爸爸到哪里吃,我们三母子就到哪里吃,就像讨饭一样。”
后来过不下去了,
去求助张玉环的大哥,但大哥家也不好过,最终又返回父亲家,颠沛流离,一言难尽。
有段时间她去卖菜,
越卖越亏。
因为卖菜时,她都是一个人发呆,
客人买多少,要找多少钱,都浑浑噩噩,脑子弄不清楚。
已经像个痴人。
她经常失眠。
不是几晚,也不是几十晚,几百晚,而是几千个夜晚,都彻夜难眠。
吃饭也是,
吃一口,哭一场,最后像得了癔症。
她去探望张玉环时,
总是哭。
哭完就对他说,家里一切都好,你不要担心。
直到张玉环出来后,
她才告诉他,
“我跟你说,我过得真不好。
我在人前,我还是个人,在后面,我还不如一只狗。狗受伤了还有主人呢,主人还能安慰呢。我们三母子很不容易......”
话到中途,又是泪流满面。
26年里的煎熬,再有共情能力的人,都无法体会那种无助与绝望。
而之于宋小女,最无助的,莫过于内心的挣扎。
她也曾有过怀疑,怀疑案子是张玉环做的。
在得知自己患了肿瘤后,
她去探视张玉环,
问他:“我是个快死的人了,你不要骗我,你做了没做?”
张玉环说,不是。
她信。
那些年里,张玉环在里面“服刑”。
她在外面“受刑”。
不识字,没文化,农村人,年纪还大......她连一份服务员的工作都找不到,只能在后厨,帮人家打杂。
也正是那段时间,
内外交困,忧思过度,她的身体出问题了。
年,她患了子宫肌瘤。
年,医生建议她开刀。
她不敢。
“万一手术的时候我有个好歹,两个儿子还不成孤儿了。”
在那样天地无光的日子里,能维系她撑下去的,只有一个念头。
她要等他出来。
她要一个拥抱。
“他还欠我一个抱。
这个抱我想了好多好多年。”
“因为从他走,我总想抱、总想抱。
去看他也没有抱。
那次打电话也没有抱,我非要他抱着我转。从年欠到今天,他应该抱。
他应该抱我,我也应该抱他。”
说这话的时候,她脸上的娇羞,眼睛里的光,没有任何导演能拍得出,也没有任何演员能诠释得出。
它太沧桑、深沉,又太动人。
可再美好的愿望,在坚硬的现实面前,还是化为齑粉。
她们母子三人,
毕竟要活下去。
她的身体每况愈下,瘦得不成样子。
也就在此时,她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男人。
再婚。
她没办法。
她必须给孩子们找一个爸。她能熬,能死。但孩子不能。
在结婚时,她对丈夫说:
我不需要什么,“你就对我儿子好一点,不要你多好,你就比别人对我儿子好一点就行了。”
但张玉环,一直是她悬而未决的心病。
好在等啊,等啊,24年后,转机终于到来。
年,律师王飞和尚满庆接手了这个案子。
年,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对张玉环案启动立案复查。
年3月,江西省高院决定再审张玉环案。
黎明的曙光,真的要来了。
年7月9日,律师说,再审将会在7月9日开庭。
她兴奋得不行,赶紧坐了8小时车,和儿子先回村,
给张玉环准备住处。
在接受采访时,
她脱口而出,“等张玉环回来,我就变成长不大的孩子了。”
后来反应过来,
觉得不妥,
明白自己已是他人妻,“我还要跟我老公一起生活......”
“7月9日凌晨三四点钟,宋小女实在躺不住了,她的第一反应是赶紧去梳洗打扮。.......她换上了儿子给她买的新衣服,用了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寻找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发型,最后,她选择将两缕头发编成麻花辫分到脑后,用发卡夹住。这其实是一种很简单的编发......但她总觉得不够满意,编了又拆,拆了又编。”
可惜那天是开庭。
宣判时间未定。
她失望而归,
在返回福建的路上,她发了一条朋友圈:
“这短短20天,仿佛又把我带到了年,那个度日如年的日子。永远不要嘲笑一个喝醉酒哭的人,你永远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
20天以后,年8月4日,江西省高院终于宣判:
张玉环无罪。
离开26年的男人终于归来。
在那个盛夏的黄昏,她看见消失多年的张玉环,身披红绸花,在万众瞩目中体面地回来。
这一幕,她等了26年,
天,
小时,
秒......
那些分分秒秒,她是怎样熬过来的,没有人真正明白,也无需再说。
她冲上前去,抱住归来的人。
激动得晕厥过去。
她的执念仍在。
“他还欠我一个抱,这个抱,我想了好多年......”
“我非要他抱着我转。”
可是,张玉环无法拥抱她了。
从前铁窗相隔,没法相拥。
如今就在眼前,可以抱了。他还是不能拥她入怀。
她已是他人妻。
身份有别。
只有执手相看泪眼。
那时候,她也老了。
26年的光阴和磨难,使她不复当年的美貌和灵动。
但她看向张玉环时,
眼神真挚如初。
“张玉环,我要一个拥抱,这是你欠我的。但是这个拥抱,你要记得哦~”
两个儿子百感交集。
“虽然表面上看我们是要团圆了。
但对于我父亲来说,母亲还是我们的母亲,却不再是他的妻子。”
她终究没有等到相拥的那一刻。
造化弄人,
命运不由自主,
在这场错轨中,太多人的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也不复当年。
如果没有当年的事情,
曾经的夫妻二人,何至于连见面拥抱都成了奢侈。
在腾讯新闻的报道末尾,
有这样一句话:
张玉环无罪释放后,他的侄子写道:“‘张玉环案’无法一白遮百丑,更不能做到以风光的冲喜,去抹平整个家庭长达27年的冤屈和命运的改变。”
是啊,我们能接受死于贫苦,死于疲惫,死于疾病,死于苍老,死于意外,死于天灾人祸,死于瘟疫,死于种种不可控力......
但不能死于冤屈。
因为,
这本来是我们该被保护的。不是该遭受的。
希望张玉环只有一个人。而不是一群人。
作者:周冲